·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前沿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的思考

日期:2020-11-0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委编办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改革中始终坚持以“精简”为主要原则的改革思路。随着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从“严控”到“统筹”,显示出改革重心的转移,意味着党和政府在编制管理改革上的重心将由“控量”向“提质”转变,改革将从控制总量向调整结构转变。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统筹使用存量编制资源,调整现行的编制配置结构,逐步解决编制配备局部性不合理的问题,活化了存量编制资源,使闲置编制由沉睡的数字转变为现实工作的促进要素。

一、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是盘活现有编制资源的需要。针对编制管理存在的“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并存、资源固化、编制管理脱节等突出问题,通过建立“市级统筹、重点保障、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编制周转池制度,激活沉睡闲置的编制,不断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打破行政部门间的编制壁垒,实行全市存量编制“一盘棋”,有利于盘活用好存量编制资源,逐步破解存量编制不足的困难。

2.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是编制投放精准化的需要。创新“靶向”精准供给方式,避免编制投放粗放化。坚持把发挥编制使用效益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标准,实现精准投放。通过对重点部门和单位精准供给,制定“一事一议”的周转池编制用编进人标准,对确需用编制的单位及用编对象实行“靶向”精准供给,实现了编制使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挥了编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是整合编制资源的需要。长期以来,机构编制的管理与调整落后于事业单位发挥职能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机构设置长期不变,编制核定一定终身,“资源固化”现象严重。通过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可以实现编制资源“云”整合,破解编制管理碎片化。由于存量编制“散”、“少”,使得以收定支的传统编制调整方式动静很大、效果有限,编制周转池制度坚持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库、核查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的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有效地实现了编制资源的信息化整合。

二、主要做法

1.市级统筹,及时收回闲置编制资源。建立编制定期收回制度,一是依托实名制系统,及时收回现有空编及因辞职离职、离岗创业和年度自然减员等原因形成的空余编制。二是按照中央和省各类改革的要求,借势借机借力尽可能精简机构,核减编制。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精简编制,对适宜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核减收回相应机构编制。核减和空余编制全部进入编制周转池,做到应入尽入。

2.统一管理,保障重点领域。周转编制资源由机构编制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与实名制管理相关要求紧密衔接,及时更新信息数据,确保编制资源统筹可查、投放可控、动态平衡。机构编制部门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和职责任务变化情况、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人才引进等需要以及事业单位上报用编需求等情况,对重点领域重点保障。

3.坚持动态调整,严防资源再度固化。为避免再出现编制资源固化等问题,周转池事业编制周转期一般为二至三年,期满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单位使用周转池编制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依据制度运行效益确定是否向该单位继续投放周转池编制。运行效益明显、又确有长期需要的,可重新核定周转编制,继续使用周转编制;使用绩效不高的,逐步收回周转编制。

三、初步成效

编制周转池的建立,有效实现了中央有关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要求,在不新增事业编制的同时满足了部分刚性需要。从机构编制部门看,编制周转池制度按照“阶段性调剂、不调整基数、定时段平衡”的思路,在不从“账面”上一一增减各单位编制的情况下,集中了全市空编资源,实现了动态整合、统筹管理和有序使用,解决了“空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问题,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益。

1.创造性落实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创新编制管理的部署要求。中央明确要求,编制管理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编制周转池制度在不新增事业编制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多元配置、一次使用的方式盘活了存量空余编制资源,满足重点领域的用编需求,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益。

2.为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矛盾探索了路径。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的要求,关键是“统筹”。编制周转池制度整合全市存量事业编制资源,实行跨部门、跨行业动态周转使用,就是对编制资源的统筹管理。编制周转池制度的运用,推动机构编制部门形成了统筹的理念和周转的思维,为推动更多领域的编制管理创新奠定了认识基础。

3.保障了高层次人次引进和重大改革重点民生领域的用编需求。通过编制周转池制度,确保符合岗位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入岗入编,破解相关单位引人用人瓶颈,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安家落户、干事创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同时在周转编制使用上重点保障环境保护、医疗保障、经信、财政、商务等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编制保障。

四、下步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编制资源紧张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周转编制池制度的深化完善需由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由传统管控向主动保障转变、由简单增量向精准投放转变。如通过主动评估各领域、各部门的编制资源紧缺度,在制度保障下,主动服务、精准投放,及时保障各个重点领域,做到能放能收,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及时有效,继续巩固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成果,积极探索审批事务和制度服务为双轮驱动的编制管理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