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前沿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关于党政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践与思考

日期:2020-12-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委编办

2019年4月,诸暨市党政机构改革的架构基本完成,机构改革进入“后半篇”文章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明确指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发生了“物理变化”,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我市按照机构改革总体任务,着眼于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立足实际,服务大局,以改革的视角,持久的力度,积极推动“后半篇”文章的实践。

一、主要做法

强化和突出党的全面领导,以落实部门“三定”规定为抓手,加快内部职责、业务有机融合,做好机构改革成果“固化”文章;以机构运行高效为核心,推进部门协同配合、衔接通畅,做好机构改革成果“优化”文章;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系统内生活力、资源潜力,做好机构改革成果“深化”文章。

(一)强化监督,常态检查,做好成果“固化”文章。进一步落实省委、绍兴市委对我市机构改革的规定动作,查漏补缺,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机构职能体系,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跟踪督查抓落实。对各部门单位及23个镇乡(街道)新“三定”规定实施情况、职责划转与承接、人员转隶、中层干部任免及内设机构标识标牌、办公楼示意图等信息更新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挂图作战,由表及里、点面推进,逐个销号。对因大楼搬迁未更新标识标牌的2家单位进行跟踪督促。评估整改抓落实。对照上级机构改革“回头看”督查评估指标,就检查发现的挂牌机构单独核定领导职数、个别单位对挂牌机构职责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逐一整改到位。更新数据抓落实。及时做好机构改革后实名制系统信息完善工作,共更新信息1200余项、人员信息8500条,积极做好政务服务网上的部门权力事项调整工作,划转1277项涉及机构改革权力事项。及时与市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相关软件公司对接联系,将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的权力事项、钉钉上显示的机构信息全部调整到位。

(二)明晰职权,理顺关系,做细协同“优化”文章。以着力转变职能、职责优化配置为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衔接配合。促使涉改部门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既“改头换面”又“脱胎换骨”。厘清职责边界。开展“三定一评”履职体系建设,通过科学设定岗位、细化任务职责、明确具体人员、强化考核评估来提高机构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23个镇乡(街道)和 42个涉改部门,共设定工作岗位2744个,梳理职责任务21633条,构建完善运行机制771项,实现了“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考核化”的目标,促进了人岗相适,激发了干部的活力。强化机制建设。聚焦机构职能“运行端”,推动职能由“整合”向“融合”系统性重塑。如在应急管理局成立后,及时建立完善了日常会商机制、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应急反应运行机制和应急统筹机制,应急管理局在应急管理体制中牵头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更加突出和顺畅。还通过重新制订《诸暨市社会应急联动工作的规定》,分级调整应急联动成员单位,组织定期会商研判和不定期应急拉练等方法,加快了部门协作,工作磨合。加深业务融合。把机构改革后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印发了《关于做好机构改革后镇乡(街道)工作人员专题培训的通知》, 33个市级部门参与制定培训课目54个,涵盖便民服务、行政执法、综合治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城乡规划等重点领域,共计培训4100人次,培训人数2793人,确保相关职能“转”得出、“接”得住、“融”得好。

(三)纵深推进,触角延伸,做精改革“深化”文章。积极利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推动改革向事业单位延伸。认真落实除教育、医院及镇乡街道外的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三定”规定制定工作。全市涉改事业单位236家,改革后精简事业单位至191家,精简比例超过省定要求。根据定类和经费保障相一致原则,调整规范32个事业单位的类别和19个事业单位的经费形式。推动改革向基层一线延伸。按照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基层治理模式的要求,关注基层反映的“痛点”问题及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梳理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健康局等7家市级部门“属地管理”事项28条,把部门法定职责需镇乡(街道)统筹落实的事项纳入清单,进一步厘清了县乡边界,处理好了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关系,减轻了基层负担。推动改革向执法领域延伸。完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原先分散在同一领域不同部门或者同一部门不同机构的行政处罚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职能,全部纳入新组建的执法队伍,集中统一行使;将原先执法队伍承担的行业管理、技术推广、检验检测等非行政执法职能全部剥离,一个领域只保留一支执法队伍,形成各领域执法队伍“多元一体”新格局,从体制上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店口镇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一支队伍管执法”试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通过大量具体的工作,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步伐明显加快,部门间协同高效的新体系更加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的新态势更加强化,符合诸暨实际的体制机制新优势正在不断彰显。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下阶段不断改进落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门协同还有优化空间。如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建筑渣土运输监管等涉及到管理协同的问题。

(二)个别单位在履职上还不够平衡。在机构改革部门职责划转时,由于划转人员往往还承担其他职责,“人随编走”后,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动对单位的履职的均衡性产生一些影响,还需要时间完善。

(三)部门内部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机关内部存在行政事业混岗使用的情况,影响事业单位充分履行自身职责。

三、关于下阶段工作的思考

下阶段,要在不断总结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生导向,进一步深化对编制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具体问题着眼,以稳中求进的步伐,昂扬奋进的姿态,继续写好机构改革“后半篇”的提升文章。

(一)强化自觉抓提升。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稳步推进,机构编制部门正在逐渐从“重管理”为主的“后台”走上了改革一线的“前台”,既是改革的“施工队”,又是改革的“设计师”,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艰巨。结合做好这次深化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工作,重点是要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深化对机构改革目的、意义的认识,深刻把握 “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牢牢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机构改革的正确方向,坚定改革信心,增加改革勇气,对标对表,彰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使命担当。

(二)完善体系抓提升。优化协同高效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则。优化就是机构职能要科学合理、权责一致,协同就是要有统一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职到位、流程通畅。优化协同高效不仅是改革设计的基本遵循,也是改革组织实施和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原则要求。完成组织架构重建设,只是走完机构改革的第一步,必须千方百计促进机构职能的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有机融合,确保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反应”。我市要继续在机构职能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探索开展党政机构运行绩效评估,跟踪机构设置、职能履行和编制使用情况,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和职责边界,激发部门内生活力。要对机构改革中设立优化的11个党委重大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情况、党委部门使用政府机构牌子和履行行政职能情况进行调研走访,进一步完善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对职责调整较多的17家单位深入开展履职跟踪调,推动建立部门间相应的协作协调机制,落实落细部门职责任务。

(三)配套统筹抓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并把“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宝贵经验。在本次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积极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机构改革是多项改革内容、多个结构要素、多级系统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必须注重改革的协同配套和系统集成,才能更好地形成改革合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要以当前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划转、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为重点,持续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领域改革,加快全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执法力量的融合;深化部门(单位)“三定一评”履职体系建设,完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并将动态调整情况纳入机构编制“清单式管理、常态化监督”;推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有效攻坚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加速横向同级部门之间、纵向跨层级部门之间的职责衔接,提升机关工作效能;继续跟踪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

(四)依法管理抓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作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要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强化“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从严从紧控制机构编制,切实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积极实施机构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从单项管控向“资源统筹+高效供给”转变、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绩效管理转变,推动机构编制从偏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效能转变,努力让每一个编制都充分发挥作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效益。在保障上,突出中心。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省委巡视问题整改等为导向,保障“枫桥经验”研究发展、民生事业、人才引进、应急管理、卫生防疫等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机构编制。做大“人才编制池”,加大各类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对机构改革中新设部门予以适度关注和保障,对其他部门原则上不新增机构和编制。在方法上,推进融合推进。充分运用评估、论证等制度办法,对全市和部门单位的机构编制资源进行整体评价,将运行履职、问题整改、优化提高等综合、融合起来,在重新分配、统筹调剂机构编制资源中,推动全市、部门单位提高运行效率。探索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编制保障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在来源上,向改革要资源,在改革中综合统筹机构编制资源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向管理要资源,通过精细化管理及时精简回收资源,收放结合,精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