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前沿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数字化背景下提升编外用工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思考与研究

日期:2021-11-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委编办

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承担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断增加。编外用工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力量的有益补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编制收紧与部门管理事务增多之间的矛盾。目前,诸暨市核定编外用工控制数已超万名,实有人数近万人,如何依托数字化改革,推进编外用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升编外用工使用效益,已经成为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诸暨市委编办开展专项调研并形成情况报告。

一、主要做法

自2015年全市集中清理规范编外用工以来,诸暨市按照“总量控制、资源整合、统筹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全力健全完善、规范落实编外用工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转变。

1.建章立制定规则。突出源头管控,坚持长效管理,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制度机制。专项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规范管理的通知》《诸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编外用工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岗位分类、用工条件、用工程序、工资待遇、考核管理等具体规定。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绩效导向,根据工作实际相继制定了岗位薪酬标准、政府购买服务等配套制度,巩固扩大编外用工管理成果。二是动态调控总量。在根据单位性质、现有编制数及承担工作量等情况,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镇乡(街道)三类分别核定编外用工控制数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诸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控制数调整原则意见》,按照“从严控制、有增有减、有利工作”的总体原则,合理界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控制数增加、减少的相关条件依据,实现动态调整“有章可依”。相应明确了调整程序,提高了审批层级,编外用工控制数增加或减少,由编委会议讨论或编委主任审定。三是编制操作指南。本着“精简程序、明晰流程、提升效能”的理念,及时会商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和制定编外用工规范管理实操指南,条目式、图文式编制形成用工审批、人员招聘、岗位变动、日常管理以及临时性用工备案等办理流程清单,既方便机关事业单位日常操作,又压实职能部门管理职责。

2.严核紧管重规范。全面实行用工申报、人员招录、日常管理、督查考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确保编外用工管理制度落地落细、抓深抓实。一是审批招用全程管控。市委编办负责编外用工的统筹管理,在控制数内不限时审批机关单位提交的编外用工使用申报计划,重点核准用工单位招聘岗位、招聘人数、岗位类别等信息,对符合招聘程序、资料齐全、信息准确的新招录人员及时在实名制系统和财政基础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予以审核通过。人社局负责招用、合同签订、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的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市财政局负责安排编外用工经费以及编外人员工资系统建设和实施,并会同审计局对编外用工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人员信息动态维护。有力推进编外用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工作,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建立编外用工模块,设立编外用工控制数、编外人员用工使用计划、编外用工人员待审核、编外用工人员、编外用工减少人员等子项,将全市编外用工全部纳入实名制系统管理,同时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及时更新人员增减变化情况,确保数据库实时维护、准确全面。对未纳入实名制系统的编外人员,在财政基础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不予审核。三是考评管理跟进压实。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考核工作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主动落实管理考核制度,提升编外用工使用效益。同时,指导用工单位参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编外用工管理考核制度,严格落实编外用工内部分配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薪酬调整、奖优罚劣、续约解聘等重要依据。

3.常查实评强规矩。强化对编外用工规范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并将编外用工规范管理工作纳入机构编制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问题整改情况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调整、使用编外用工的重要依据。一是常态化核查。市委编办结合机关事业单位报送的编外用工审批、招录、使用以及岗位调整、人员减少等备案资料,每月动态审核、查验其在实名制系统中编外人员信息维护更新情况。平时加强与社保系统数据比对,利用系统查询、报表等功能,定期筛查编外用工信息不全、合同超限、工作到龄、退而未减等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整改落实。二是联动式督查。建立由组织部、编办、财政、人社等职能部门联动督查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控制数使用、经费预算编制、人员招聘、工资待遇发放、日常管理考核等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结合巡察、审计,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对被巡察、被审计单位的编外用工管理进行全面检查。三是专项性检查。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把编外用工管理中具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列为专项检查事项并组织力量实施集中督查。2020年,重点督查了借政府购买服务之名变相使用编外用工、违规使用非编人员等问题,推动相关单位整改到位的同时,及时织密制度篱笆,堵塞管理漏洞,筑牢“防火墙”。

二、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总体而言,诸暨市编外用工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各机关事业单位也能较好执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但从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看,管理方式缺乏创新,数字赋能不够亮眼,服务效能亟待提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集成化办理平台还未建立。编外用工审批、审核等环节流程还沿用传统模式,主管部门先跑编办提交用工审批计划申报表,经批准后制定招聘方案又跑人社局审核备案,再跑相关媒体发布公告,招聘完成后又要携带资料跑编办审核,无误后登陆实名制系统录入人员信息,导致一个事项多头跑、多次跑,纸质要送、系统要报,既增加了用工单位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另外,实名制系统与财政工资信息基础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导致机关事业单位的新增人员信息人事线报一次、财务线报一次,编办忙着两头审,也增加了用人单位和编办的工作量。

2.实名制管理功能有待完善。实名制系统编外用工模块的日常操作、管理应用等各项功能基本完备。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开发完善的地方,如没有设计用人单位人员增减或信息变更后以及人员工作到龄、合同到期等提醒功能,导致审核维护不够及时,影响了实名制系统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缺少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岗位分类的查找统计功能,导致对编外人员较多的如公安、教育、卫健等单位的岗位分类情况难以掌握;没有开发行政事业人员增加、编外用工控制数长期未用等预警功能,导致未能及时核减或收回控制数。

3.开放式数据共享尚需探索。进一步强化编外用工规范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并能共享相应数据信息,如要实现动态精准调整编外用工控制数,就需要掌握财政局政府购买服务平台上各机关事业单位的购买项目。同样,有关部门也希望掌握全市编外用工实时信息,如法院执行局已多次对接编办,申请实名制系统接口,开放一定的权限,为办案执行提供帮助。但当前部门间因怕数据外泄,还未真正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系统之间数据壁垒还未真正打通。

三、对策建议

围绕建设数字诸暨目标,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努力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彻于编外用工审批、招用、管理、考核全过程,通过整体智治、数字赋能,不断提升编外用工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1.创建数字化协动办理平台,让办事更高效。以数字化改革为路径,借鉴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模式,探索建立编外用工一件事办理平台,努力使编外用工审批、招聘方案审定、招聘公告发布、人员变动审核等实现信息化办理、一条龙服务。各机关事业单位只需在平台上按编外用工办理流程申报并上传相关资料,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审核提交的资料信息,对资料完备准确的,审核通过进入下一个环节,对存在问题的,签上相关意见后退回。切实改变传统的办理模式,实现由过去的多头跑、多次跑向“集成式办理”、“不见面办理”转变,真正使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2.完善实名制系统操作功能,让管理更智能。实名制系统是规范编外用工日常管理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平台,须进一步开发完善相关功能,提升数据的精准化,增强系统的应用性。一是完善查询统计功能,如设立机关事业单位岗位分类、工作性质等查询功能,实现一键查找每个单位包括普通辅助、技术技能、执法辅助等具体条目和人员信息,方便专职人员统计核查。二是建立预警提醒功能,对用人单位在系统上申报提交人员增减或信息变更等事项后,系统能自动提醒告知,防止迟审或漏审;对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事业人员增加、编外用工控制数长期未用及编外人员工作到龄、合同到期、退而未减等情况,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三是开发筛选集成功能,在编办操作层面,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能自动生成各机关事业单位包括行政事业人员增减、政府购买服务、军转人员安置以及编外用工控制数、实有数和审批使用等事项的情况报表,为编办分析评估、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控制数提供数字化支撑。

3.建立开放式数据系统,让信息更畅通。基于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推动人社、财政、审计、法院、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协同大数据中心全量归集与编外用工相关的人员状况、社会保障、工资待遇、违纪违规、政府购买服务、军转人员安置等信息数据,关联形成编外用工管理“块状数据”,便于相关部门抓取使用,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治理效能。同步建立编外用工管理“块状数据”常态化维护机制,由大数据中心定期归集、动态更新,确保信息数据精准管用。同时,推动实名制系统编外用工管理模块与财政基础信息动态管理系统编外人员工资模块融合打通,实现人员增减一次报送、一次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