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理论前沿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关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日期:2021-11-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委编办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而教职工编制管理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是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科学的编制政策和与之相配套的编制管理制度事关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长远利益,对基础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现状

诸暨市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事业编制8926名,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的50%。除去职业学校、幼儿园外,全市共有中小学校在编教师7853名,包括高中8所,班级372个,在校学生16980名,在编教师1537名;初中29所,班级677个,在校学生27116名,在编教师2414名;小学98所,班级1641个,在校学生62318名,在编教师3902名。按上浮8%计算高中、初中、小学的生师比分别为10.2、10.4和14.7,教师配备均超国家标准。近年来,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编办全力保证全市教职工编制使用,引进补充年轻教师,并按一定比例面向优秀毕业生开展校园招聘,2018年批准招录教师用编285名,2019年批准招录教师用编235名,2020年批准招录教师用编215名,2021年批准招录教师用编215名。教职工编制总量大、涉及单位多,如何统筹使用、优化盘活、动态管理教职工编制一直是编制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编办通过走访了解全市学校教师编制配置、用编需求情况,发现当前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比较粗放,如何实现更精准、更科学、更合理成为当前教职工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存在问题

(一)编制总量调整滞后

根据中央“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量以2012年底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数为基准,近10年未作调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编制标准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总量不足、编制调整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有编制管理较为粗放

目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主要以总量管理为主,编办主要负责核定编制总量、审批每年用编总量。具体每所学校的编制数量、用编数量由教育部门自行确定。教育部门在核定编制、申报每年用编计划时,往往只结合各所学校目前在编教师现状及各学校提出的方案进行确定,缺少系统研究和全面分析。持续多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大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被撤并,形成较大规模学校,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但调研了解到,还有很多农村中小学校办学规模急剧萎缩,但教师编制和人员没有及时调整,教师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闲置浪费严重。如诸暨市暨南街道中心学校按国家标准测算应该配教职工168名,实际配备229名,超配61名。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学按国家标准测算应该配教职工253名,实际配备301名,超配48名。

(三)编制管理联动机制不健全

编办、人力社保、财政3个职能部门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对应到中小学,编制部门负责核定编制、审批用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事招考及调动、核定工资,财政部门负责核拨经费。表面看这3个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管一摊,但在具体执行当中,相互之间由于协调配合机制缺失,管理链条衔接不畅,对教职工编制使用和人员调配的监督检查不到位,产生许多问题。编办、财政、人力社保3家部门都建立了各自的业务应用系统,但是3家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独立封闭,开发业务应用系统时都是从各自的业务应用层面考虑,对不同部门之间交换数据考虑很少或从未考虑,使得各自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各部门在审核人员信息时,通过手工比对,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很难及时发现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测算,合理落实编制标准

严格落实国家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与学生比为1 : 12.5、初中为1 : 13.5、小学为1 : 19。农村小规模学校,可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根据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可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用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统筹,增加的专任教师编制原则上不超过基本编制数的8%。各学校编制总额根据生源变化等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建议每年重新测算调整一次。

(二)优化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逐步减少使用教职工编制的管理和工勤人员比例,腾出的编制优先用于配备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专职从事教学工作人员),切实保证专任教师占编比例,高中不低于 86%、初中不低于 88%、小学不低于 91%。加大购买服务力度,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校际间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实行部分学科教师集中配置、错时执教,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改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积极适应新技术变革和新课改要求,加快推进“一专多能”小学全科教师和“双学科”复合型高中教师的创新培养。

(三)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编制管理

针对教职工编制管理粗放型的问题,开发教职工编制精细化管理系统,对教职工编制实施全域统筹,构建基本信息、资源地图、问题督办、业务审批、在编教师、综合报表、信息对比等应用模块,从而在数字化的宏观背景下,为编办提供“如何优化教师队伍”、“如何对教育系统编制使用形成有效监管”、“对教育系统的编制使用效益进行合理评估”抓手。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以下四方面目标,一是核定编制更加精细化。根据国家统一的教职工编制与学生数量比,以及每所学校学生数、班级数、班师比、师生比核定编制数。二是用编审批更加精准化。对各学校的用编招人需求数进行精细化分析,用编审批前分析每所学校实有教职工数量和学生数量,对超标学校严格控制用编。三是编制管理更加合理化。从核定编制、用编申请,到人员入编结束,实现全流程线上管控。编办通过数字化集成的手段,对申请内容进行全方位评估,为审批提供决策依据,将事后监管变为事前评估。四是用编用人分析更加智能化。在大数据的环境下,对业务部门核定编制、用编进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系统自动形成分析报告,给部门核编、用编合理的指导意见。

(四)强化协同,实现部门联动

编办、人力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合作,协调推进教职工编制管理。严格执行《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以实名制管理系统为载体,以实名制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编制使用计划核准、人员入(出)编登记为抓手,编办、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紧密结合,实现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确保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相对应。编办负责编制核定、用编审批工作,人力社保部门在核准的编制总数和编制使用计划内,办理人员调配、招录(聘)等审核备案手续,根据实名制管理系统中人员入(出)编登记或信息变更情况办理人员工资核定、社会保险等手续。财政部门根据机构编制、实名制人员信息、人力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及预算管理规定,核定和调整预算。编办、财政、人力社保等职能部门实行系统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推进联动管理。

(五)深化编制创新,推进报备员额改革

根据《浙江省民办事业单位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对于利用国有资产举办,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鼓励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可按同类公办事业单位核编标准的50%核定民办报备员额,人事管理参照公办事业单位执行,可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诸暨市委编办、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教体局、卫生局等6家单位联合出台了《诸暨市民办事业单位报备员额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报备员额改革,保障民办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级性,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