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 |
| |
诸暨市深入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推动重点部门设置、行政执法改革和乡镇架构重塑,持续破解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堵点,切实提升县域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聚焦重点部门设置,优化管理运行机制。组建市委社会工作部,作为市委职能部门,统一领导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管理市社会治理中心,社会治理体系实现迭代升级。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与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员会、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市级社会治理中心持续发挥枢纽效能,规范提升“141”基层治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 二、聚焦行政执法改革,提升基层执法效能。撤销市自然资源行政执法队,推进执法职责回归机关,将6名人员转隶至自然资源基层所,全市形成“1+6”执法队伍体系。抓实部门执法人员力量下沉,督促农业、文化市场等4个部门完善下沉人员管理制度,将464名部门派驻乡镇(街道)的执法人员全部纳入乡镇(街道)岗位管理,强化辖区内执法力量的统一协调指挥。持续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会同市行政执法局、市司法局对14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赋权镇街进行督查,有力推进规范文明执法。 三、聚焦乡镇架构重塑,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聚焦基层治理重大需求,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推进县乡体系重整、权责重构、资源重配。根据乡镇(街道)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和管理任务,参考地理区位、常住人口规模等指标,分类明确机构限额。按“141”体系要求优化调整机构设置,清理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和加挂的各类牌子,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突出强化综合信息指挥室在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核心中枢”作用,切实承担起基层治理四平台间高效协同、运行管理工作,有力提升基层智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