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稽山中学 | 法定代表人 | 俞刚 |
住所 | 绍兴市投醪河路105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757.58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8598.36 | 期末数(万元) | 10757.5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高中教育教学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471322073G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教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党建引领强“定力”,擎旗奋进踏征程1.深化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根基。学校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学在深处、落在细处、治在严处。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纪律党课、交流研讨、知识测试、集中述学、警示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教师在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读、入脑入心悟中学懂弄通,自觉把遵规守纪铭刻于心,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真正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全方位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提质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党委充分利用好绍兴周边红色资源,组织党员教师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车头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基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激励党员教师在新时代的教育事业中矢志不渝、勇毅前行。学校团委开展“青春向党,挺膺担当”社会实践活动,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瓯海中学正高级教师郑小侠进行励志演讲,动员2024届毕业生无偿献血5000毫升,组织全校师生向青海玉树地区捐赠冬衣1346件、向新疆阿克苏地区一中捐赠图书1367本。1名学子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绍兴教育巡礼”摄影大赛绍兴市一等奖。1名学子获2024年绍兴市“国旗下讲话”征文活动二等奖。5名学子获2024年“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研学成果评比三等奖。3.筑牢堡垒阵地,锻造先锋队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推进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党建+教学”为抓手,优化“年段+支部”“教研组+支部”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模式,深化“党建铸魂、四心育人”品牌建设,实化“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细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倾听师生声音、响应师生诉求、解决师生困难,着眼服务学生高考冲刺、高考志愿填报、中考志愿答疑、高一新生衔接辅导、“四特”学生帮扶、重点社区走访等志愿服务项目。高一年段成功组建了一支全党员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大成支部书记朱士英老师的先进事迹《光影记录高考定格青春画面》被绍兴新闻综合频道《奋进四十载融合向未来》节目报道。二、铸魂育人聚“合力”,全面提质助成长4.锚定升学航标,精研教学策略。学校深入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多元升学”的策略,完善落实“尖子生培养”“临界生转化”“体艺生培育”计划。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议,推进一对一帮扶教学工作,多次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分析研判过程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日常谈心机制,落实班级联络制度。2024年,孔陈杰被云南大学录取,金齐轩被兰州大学录取,金志浩、桂游航被四川农业大学录取,李浙楠被南京农业大学录取,王姵文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覃国康被成都体院录取,王文杰被西南大学录取,王祺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叶盛涵以专业全省第一的成绩被浙江音乐学院录取。5.聚焦课程思政,推进协同育人。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深入建设思政铸魂工程,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思政工作体系,深度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此外,学校与大中小学校组成思政一体化试点,依托红色校史资源,勉励学生勿忘校史,奋力前行,敢于肩负起振兴中华之使命。开展祭扫抗日罹难校友碑、缅怀救火英雄田思嘉烈士、五四青年节等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枫桥经验、禁毒、消防安全等主题,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班会课活动、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宣讲”主题团课,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累计90余场。2名学子参加市学联第五次代表大会。2名学子获绍兴市“做不被骗的反诈少年”校园反诈小剧场比赛二等奖。6名学子组成的模拟政协团队获得2024年绍兴市青少年模拟政协展示活动二等奖。6.立足文化根基,彰显人文特色。学校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深度统整学校人文国学教育优势,持续深化建好一个国学馆、打造一支专业队伍、招好一个国学班、开发实施一组校本课程、组织好一次国学文化月活动、对接好一所重点高校等“六个一”行动,不断优化常态国学教育模式,办好市“人文特色示范校”。在第十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6名学子获国家一等奖,11名学子获国家二等奖,8名学子获国家三等奖;在第二十一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4名学子获国家一等奖,5名学子获国家二等奖,4名学子获国家三等奖;在第七届“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中,2名学子获国家一等奖,3名学子获国家三等奖;在青史杯历史剧本写作大赛中,1名学子获国家三等奖。学校成功获评浙江省第一批中小学阅读引领学校,《传承府学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成功入选2024年全省师生阅读推广活动“优秀书香校园案例”。7.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府学文化特色德育资源为依托,以培养学生“言行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的“三自教育”为重点,积极探索主题化、序列化、特色化德育模式,完善“五育并举”德育体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实现“走向大成”的目标。长笛社在“阳光成长·美育之江”浙江省学生美育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音乐类长笛高中组二等奖。在绍兴市中小学德育微创新实践成果评比中,《基于校园文化的带班策略研究与实践》获二等奖。《卧薪尝胆》综合实践课程获全市精品数字资源开发活动实践教育精品课程二等奖。全校获评2023学年市级优秀团支部1次,2023学年市级优秀团员1人,2023学年市级五好学生1人。在2024年全省师生阅读推广活动“学生组读书征文”评比中,1名学子获二等奖,1名学子获三等奖。在2024年绍兴市高中生涯规划活动评比中,1名学子获一等奖,1名学子获二等奖。8.激扬科创梦想,逐梦竞技赛场。学校创客社团获第38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二等奖3人,第40届绍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人。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学生的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此外,乒乓球、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成为特色。学校乒乓球队获绍兴市校园乒乓球联赛女子团体二等奖。田径队获得绍兴市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一等奖。在全国田径接力锦标赛中,获得4x100米男子第一名、4x100米女子第二名。在浙江省田径竞标赛中,获得男子100米第一名、女子400米第一名。三、队伍建设添“动力”,精业笃行促发展9.涵养高尚师德,坚守教育初心。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教育工作,坚持不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把牢师资队伍“入口关”,把稳师资思想“教育关”、把好师资管理“制度关”,把严师资行为“监督关”,把实师资典型“宣传关”,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承诺活动、组织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定期发布师德预警、严查师德失范行为、健全师德典型宣传机制等,积极构建规范、常态、长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系,进一步激励全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促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10.健全培养机制,促进专业成长。一是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以省市培训为抓手、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全员培养培训体系,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进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学校共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达135人次。1人被推荐为第十五届市中小学教坛新秀。1人在2024年绍兴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获得高中组综合奖三等奖。二是实施教师阅读赋能工程。学校以创建“浙江省第一批中小学阅读引领学校”为契机,以“阅读·工作·成长”为核心,持续开展教师专业阅读活动,有效推进了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学习型队伍建设。2024年,学校组织教师围绕《可见的学习与深度学习》开展专业阅读研讨,撰写读书笔记,制作课堂实录。三是实施教师技能提升工程。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综合能力比武,把各类教学竞赛和学科竞赛全面融入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打造“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教师培养模式,营造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物理学科获得2024年绍兴市高中教学活动评比一等奖。在市级论文评比中,共计10篇获得一、二等奖。政治组、历史组承办绍兴市普通高中基于“双新”教学改进的培训;政治组还承办了“双新背景下高中思政学科教学改进与优化”的培训活动;英语组多次承办市级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绍兴市学科基地的重要作用。历史学科教研组被评为2024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11.聚力名师培育,赋能教育提质。学校不断优化名师培养平台,组建以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研学共同体,共同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持续关注课改、教改、考改中的教学问题,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教改经验交流会、观课议课等活动,以课题、教改项目的形式持续深入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加速推进骨干教师群体生成,夯实名师成长基础,助力名师成长进程,以研究成果引领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2023年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评比中,我校共有4个课题顺利结题,其中1个课题获得一等奖,1个课题获得三等奖;另有8个课题(4个SJZ,4个SJG)入选2025年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拟立项名录,与2024年相比翻了一番。1人入选2024年“浙派名师名校长”专项培养。四、优化管理激“活力”,守正创新增实效12.统筹两个校区,创建品质校园。自绍兴府学宫修缮、建设及府学文化传承项目(学校改扩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学校聚焦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强化协同联动,明确责任人、列出时间表、细化作战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学校北区的改造和两校区连接工程的实施。目前已顺利完成对念慈楼、励志楼、鸿学楼、翔宇楼、可桢楼、元培楼、柏堂楼、仲华馆的立面改造和立面提升工作,妥善解决了现有校内建筑物与府学宫遗存建筑风貌不相匹配的问题,对现有校园整体公共空间、景观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整治提升,凸显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和谐性,使学校环境在提档升级的过程中更显人文特色。13.构筑三全网格,智享平安校园。学校依托“校内建网、校外借网”两张网和“智能化一平台”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全员参与、全员定责、全员管理”的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长效管控机制,真正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强化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生安全素质教育,铸就严密紧实、全覆盖无遗漏的校园安全防护网,进一步明确“家校社会三结合、抓早抓小抓苗头、人人都做安全员”的定位,完善“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的校园安全工作格局,确保“枫桥式”平安校园建设可持续、见长效。实现校园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治安事件、无违法犯罪事件和无安全事故的平安目标。学校安全工作多次被省市级媒体报道。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特色教育需进一步开拓,高考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
四、下一步打算 | 实施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教学提升工程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2月27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4年09月02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接受咸亨大酒店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未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