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体制改革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柯桥区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率先实现“四个平台”规范运行

日期:2017-09-1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柯桥区编办

  

  去年以来,柯桥区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以标准化为引领,系统谋划推进“四个平台”建设,专门出台“四个平台”规范化意见,编印“四个平台”标准化手册,明确组织架构、场地建设、制度体系、运行流程、系统开发、网格建设、标识标牌、人员配备、事件处置、便民服务等十大标准,以标准化引领各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率先实现“四个平台”规范运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推行组织架构标准化

  构建了区、镇、村三级综合指挥体系,即在区信访局设立了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统一在各镇(街道)设立了综合信息指挥室,作为镇(街道)内设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同时,在各村(居、社区)建立了综合信息工作室。明确了各平台的组织架构,如综治工作平台明确主要以镇(街道)综治办,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工作力量构建而成。规范了派驻机构设置并实行全下放属地管理,如原先实行区域性设置的市场监督管理所全部实行一镇(街道)一所设置,且明确所有派驻机构人员日常管理以镇(街道)为主,领导任免须征求镇(街道)意见及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由属地镇(街道)负责。

  二、推行场地建设标准化

  明确各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场所必须按照“独立选址、配备大屏、60㎡+”的标准建设,即各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均单独建设,面积一般不低于60平方米,并配备显示大屏。还优化了“四个平台”布局,统一在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设立平台协调指挥室,采用相对集中的办公形式,调整优化了各平台的办公场所,如杨汛桥镇收回出租的房屋,改建成镇便民服务中心,安昌镇、王坛镇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了一幢办公楼作为“四个平台”办公场所。据统计,各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平均面积为115平方米,最多的达320平方米,全区综合信息指挥室硬件设备投入达1000余万元,装修投入300余万元。

  三、推行制度体系标准化

  在杨汛桥镇试点工作中,建立了“四个平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小组工作机制、综合信息指挥室运行管理制度等十大工作制度。在全区推开过程中,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专门建立了工作闭环管理机制、网格综合管理机制、联合执法机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并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镇(街道),各镇(街道)再结合实际,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四、推行运行流程标准化

  拟定了镇(街道)综合信息系统流转图,明确“四个平台”智慧治理APP中事件信息上报、受理、交办、处置、办理、反馈等运行流程,实现了事件的闭环管理。拟定了网格事件分级处置图,明确网格员、村(社区)、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事件受理类别和职责,推动了事件的高效处置。

  五、推行系统开发标准化

  按照“四个平台”运行要求,明确系统开发功能定位,专门委托中广有线按照省数据管理中心制定的基础公共数据规范、事件业务数据规范等10项“四个平台”信息系统技术规范,量身定制开发了智慧治理信息系统,并升级到云平台系统内。将镇(街道)、网格员使用的民情通、食安通、智慧安监、河长通等相关业务APP并入智慧治理系统,并七通八通为一通,打破部门、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开发包括事件管理、走访巡查、统计研判、GIS地图等功能在内的九个应用模块。实现“四个平台”事件办理自动派单、留痕管理、闭环处置、到期提醒、超期督办等功能。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包括《事件办结情况图》、《事件等级分布图》、《事件类别占比统计图》、《事件平均处理时效图》在内的18张图表,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网格事件的高发时段、高发区域、高发类型和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数字化分析研判。开发定制“数据图、网格图、运行图”3张图,推送到区、镇两级领导手机,便于直观了解和掌握辖区基层治理的总体情况和基层问题的矛盾所在。

  六、推行网格建设标准化

  专门出台柯桥区全科网格建设标准体系,制定以“网格配置、人员职责、应知应会、日常运行、奖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全科网格建设标准体系。提出了网格划分、人员配置、党群组织标准,明确了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工作职责,制定了基本知识、信息采集、“最多跑一次”服务清单,统一了巡查走访、信息处置、事件流转规范,出台了全科网格建设考核办法、专职网格员考核指导意见和兼职网格员信息采集上报“以奖代补”指导意见。

  七、推行标识标牌标准化

  围绕增强“四个平台”的可视化,专门邀请一家设计公司对“四个平台”标识标牌、宣传墙等可视化项目进行统一设计,并专门设计“四个平台”LOGO。在此基础上,明确综合信息指挥室、各平台相关室内外标识标牌内容、数量、尺寸、材质,并制作标识标牌标准化手册发放到各镇(街道),所有镇(街道)均按照手册要求对各类标识标牌进行上墙公开。

  八、推行人员配备标准化

  鉴于综合指挥室承担信息汇总、综合研判的工作职能,明确各镇(街道)必须落实2名以上专职人员承担日常工作。明确派驻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充实力量,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力量必须下沉85%以上,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中队必须配备5名以上正式在编人员,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协管员。目前,全区已有864名在编人员下沉到位。明确“专兼结合、层次分明”原则配置网格人员,每个网格必须配备1名网格长由村(居、社区)干部担任,2名专职网格员由驻村指导员或政府财政保障的协辅人员,2名兼职网格员必须是党员身,由村(居)民代表、小组长、楼栋长等群体中素质较高、年龄较轻的人员担任。

  九、推行事件处置标准化

  在明确分类处置的基层上,明确事件分级办理要求,落实网格事件处置“1257”机制,即一级事件网格员应当场或1个工作日内,进行调处或解答;二级事件网格长应在接报后2个工作日内处理反馈;三级事件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应在接报后5个工作日内处理反馈;四级事件区级指挥中心应在接报后7个工作日内处理反馈。

  十、推行便民服务标准化

  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要求,出台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名称,结合镇(街道)实际分“示范型”和“标准型”两类标准建设大厅模式,提出综合受理窗口设置要求。同时,对进驻事项、办理模式、服务规范、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统一。

  通过推行十大标准化建设,柯桥区“四个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一是促使“四个平台”建设有章可依,有利于各镇(街道)在工作过程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准确把握工作节奏;二是实现了“四个平台”建设全区“一盘棋”,各镇(街道)均高标准完成了“四个平台”建设;三是推动各类事件高效处置,让各类事件信息畅通流转,真正实现“看得见、管得着、办得快”的新型基层智慧治理格局,目前,各镇(街道)网格事件报送数 122800余件,办结率达99.4%;四是实现了大部分民生事项“审批服务不出镇、便民服务不出村”,大幅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