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体制改革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嵊州市“三个导向”推进卫健系统机构编制数字化改革

日期:2021-12-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嵊州市委编办

嵊州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深度参与绍兴市“智慧编办”改革工作,启动卫健系统机构编制数字化改革试点,按照基础数据集成化、业务办理一体化、编制管理科学化、信息共享常态化的目标路径,开展试点探索,以“数字赋能”推动机构编制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摸清机构编制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嵊州市于2011年启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卫健系统3家综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21家基层卫生院的机构编制、人员都纳入实名制管理。各级医院根据分配的账户和权限,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开展用编申请、出入编登记、信息动态更新等业务。目前各级医院实名制管理工作顺畅开展。在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中,每家医院录入机构编制信息字段28项,录入每位医护人员的人员信息字段65项,包括:姓名、性别、工作时间等信息15项,科室、职务等信息20项,教育信息8项,兼职的单位、科室等兼职顶岗信息7项,考核、参保类别等其他信息15项。各医院机构编制、人员信息进行动态更新。

(二)存在问题。目前卫健系统实名制管理中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数据的精准度不够。人员信息颗粒度不够细,缺乏人员科室、岗位、工作简历、工作量(门急诊、手术台次)等信息。二是数据的智慧化程度不高。数据统计以手工操作为主,缺乏智能化统计分析,在开展机构编制调整、用编审核等业务时往往凭借经验进行判断,统计数据没有在机构编制决策中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三是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够。目前各医院反映,各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较多,存在数据重复录入填报、数据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二、坚持目标导向,构建数字化改革工作路径

(一)开展改革调研。今年3月份,市委编办会同卫健局实地调研人民医院以及三江街道、甘霖镇等基层卫生院。书面调研全市公立医院,收集表格175份,采集数据5500余条,摸清全市公立医院基本情况和数字化改革需求。

(二)梳理需求清单。市委编办会同卫健局根据工作实际、目标导向,提出卫健系统机构编制数字化改革需求清单。制定《嵊州市卫健系统实名制管理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方案》《试点补充材料》《卫健系统机构编制合规性验证需求方案》等材料(具体见附件),报绍兴市委编办,将需求清单纳入绍兴市机构编制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中。

(三)完善基础数据。组建工作专班,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卫健系统人员信息专项核对工作,包括细化人员教育信息,给“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标注人员标识,给医疗人员进行分类,区分“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管理”类别等。

(四)参与系统建设。深度参与绍兴市机构编制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系统测试、问题反馈、需求建议、后续开发等方面,对系统进行测试试用后,撰写了《关于完善机构编制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建议》《关于机构编制智慧化管理系统数据的问题》两则材料,报绍兴市委编办。

三、坚持结果导向,巩固数字化改革工作成效

嵊州市委编办通过卫健系统机构编制数字化改革,推动全市面上机构编制数字化转型,以“数字赋能”推动机构编制高质量发展。

一是基础数据集成化。目前机实名制管理系统覆盖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分配账户348个。集成机构编制、法人、在编人员等信息字段75万余条,数据实时动态更新。今年上半年,开展实名制系统在编人员教育信息完善工作,共修改人员信息16000余人次,涉及字段35000余条,细化了数据的颗粒度,夯实了实名制管理数据基础。为机构编制数字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

二是业务办理一体化。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相关部门业务协同交互,机构编制审批、人员录用(调配)、工资审批、经费发放、社保办理、公积金办理等业务实现联动管理。依托公务员、事业人员职业生涯“一件事”平台,今年已办理出入编登记、人员信息变更业务2550余人次,人事干部实现业务办理“跑零次”。

三是编制管理科学化。对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进行审议论证时,通过系统自动选取相关评估指标,对编制使用率、人员配备率、实有人员结构、周边县市同类机构编制情况等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提高了机构编制事项审议论证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四是信息共享常态化。加强实名制系统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让大量“休眠”的数据“活”起来,为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目前实名制系统已成为公务员、事业人员职业生涯“一件事”办理的基础数据源,也为有关部门业务工作提供应用数据,今年以来,已为市场监管、审计、献血、办公用房检查等工作提供应用数据3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