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市委编办聚焦构建“四大体系”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
| |
诸暨市委编办进一步放宽改革视野,坚持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与数字化改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紧密结合,聚焦构建“四大体系”,打好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组合拳”,不断释放改革“滚雪球”效应,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聚焦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根据“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目标,推动简易高频执法事项集中,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试点,进一步优化调整管理运行体制。一是根据全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现已将20个方面共406项执法事项划转至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根据事项职责划转,按照“编制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同步划转10名编制和3名事业人员。二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全面界定部门监管职责,签订执法备忘录,强化双方配合,筑牢监管执法链条。事项划转后,业务主管部门已移送案件40余起,主要涉及建筑业、房地产、水行政、市容环境等方面。三是自2021年3月16日起,设立店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以店口镇政府名义行使16个条线540项高频事项执法权,目前已办理一般程序案件50余起。四是制定下发《关于优化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重新印发《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实现职责下沉、人员下沉。将6个直属中队整合精简为1个机动中队和3个专业执法中队,主要负责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的监督指导、专业较强执法、重大案件办理、重大问题协调等工作。按照“一镇一中队”模式,设置镇乡(街道)23个基层中队,具体负责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努力构建职责清晰、扁平一体、整体联动、简约高效的工作机制。五是配强和下沉行政执法力量。鉴于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不断增加的趋势,及时通过部门划转、统筹调剂等方式,增加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参公编制30名,核定参公事业编制为191名。截至目前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编制173名,占执法力量90.58%。 二、聚焦构建政务服务体系,激发政务服务新效能。部门下沉事项不断扩容,跨区域通办、基层可办事项不断增加,需要探索更多涉民事项下沉基层,打造便捷便民政务服务体系。一是数字化管理平台向镇级中心延伸。截至目前,共有暨阳街道、牌头镇等15个镇乡(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数字化管理平台安装。二是镇村中心全面推进6S现场管理标准化。2020年11月底,23个镇街中心全部完成了现场管理标准化推进任务。2021年,在镇级中心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全覆盖,打造政务服务新环境。三是稳步推进村级便民服务示范平台建设。2018年以来,根据“枫桥经验”55周年活动工作要求,每年以所辖行政村20%为目标任务,对全市491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至目前,全市村(社区)中心已有67%完成建设。 三、聚焦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抓好数字化改革先机,我市已入选“浙江解纷码”(线上矛调中心)全省试点市县之一。积极创建打破部门壁垒联动机制,形成“一个口子”受理,实现市镇村矛调中心纵向联通,数据集成。依托“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打造矛调“枫桥经验”应用场景,该项目已列入2021年全省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场景应用项目之一。开发集群众监督和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功能为一体的“枫桥民声”平台,以“一键反映、一揽子解决”的处理模式,争取让群众“一次都不跑”,目前“枫桥民声”应用小程序已正式上线。 四、聚焦构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探索应急救援新路径。调整镇乡(街道)应急管理体制,明确镇乡(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应急管理负全面责任,并调整明确23个镇乡(街道)分管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各镇乡(街道)设置应急管理站,建立上下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完成数字应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当前,正在制定风险隐患暗访督办15日办结工作制度,并组织市级媒体分区域开展媒体暗访曝光行动5期。全面推进“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工作,已建成12个基层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另外2个站已完成建设任务75%,力争11月底前完成14个基层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