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急救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赵丽君 |
住所 | 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世纪街27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773.06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1773.06 | 期末数(万元) | 1517.7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越城区、柯桥区范围内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与管理。负责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负责公众急救知识宣传、培训以及业务指导。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766404404K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卫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院前急救工作提质增效。2024年市急救中心共接警次数为171363次,出车55724车次,接诊病人51072人次,日均出车数152.7车次。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1分03秒,比去年缩短46秒,平均出车时间32秒,比去年缩短1秒。平均调度反应时间45秒,比去年缩短4秒。(二)做实院前心肺复苏质量管理。一是开展2024年度院前急救“复苏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规范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提高猝死病人的院前复苏成功率。二是5月9日,举办了2024年全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专题会议,对今年第一季度全市院前心肺复苏情况及《院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认定标准(2024版)》、院前急救质控指标考核等做了专题交流讨论。在各分中心和各分站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全市共有123例被省院前医疗急救质控中心认定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案例,同比去年增加73例。心肺复苏成功率8.28%,位居全省第二。(三)扎实推进非急救转运试点。为切实解决社会上非急救转运服务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急救中心扎实开展非急救转运试点工作。一是8月份市卫健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非急救转运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市急救中心建设96120平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置非急救转运服务站;明确非急救转运服务范围(不包括院际间转运的危重病人)。二是9月份市急救中心完成96120平台建设,开通非急救转运96120服务热线。三是根据市卫健委下发的《在越城区、柯桥区二级公立医院设立非急救转运服务站的通知》精神,设置10家非急救转运服务站,10月中下旬组织专家验收,10月30日试运行。截止12月底,共计开展非急救转运服务1038次,其中跨省转运6次。(四)培训内涵进一步提升。一是扎实做好院前急救岗前培训。培训采用微培训+现场培训+操作考核的模式,进一步确保培训的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高效完成对400余位一线医护人员的培训(复训),不断满足全市120急救岗位培训需要。二是持续推进AHA-BLS培训。今年,市急救中心共举办30期AHA-BLS培训班,为360名医务人员开展AHA-BLS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医务人员在急救医疗工作中提供更精准高效急救服务的能力。三是成功承办2024年“救在浙里”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送医下基层(绍兴站)活动,县(市、区)急救分中心7支急救队伍近30人参加了此次高质量精细化培训。四是做好急救志愿者培训工作。借助省急救指挥中心授予的绍兴急救志愿者培训基地,开展四期共120人急救志愿者培训。五是成功举办全市乡镇急救点院前急救职业技能竞赛。9月份,来自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等共12支乡镇代表队进行了院前急救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起点带面”,有力地提升了我市院前急救技能的整体水平。(五)扎实做好医疗保障和应急工作。一是按要求做好越马医疗保障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救护车设点布置、急救技能培训及演练、赛道救援及航空医疗救援采购、管理和协调工作、马拉松赛前专题的安全质控检查及马拉松赛当天的医疗保障工作等。二是积极落实社会应急联动任务。今年共受理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发送的社会应急联动任务19583单,其中市直10412单,柯桥区9171单,指令出警数位居所有市区社会应急联动首位。(六)持续做好“5G+院前急救”工作。2024年,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系列工作部署,不断提升数字服务供给能力。通过一套平台即可调取全市40辆5G急救车的图像数据,在日常院前急救任务中开展相关应用,并全力保障2024绍兴马拉松赛医疗保障。2025年1月,5G院前急救试点项目被列为“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全国优秀项目公示名单”之一。(七)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职责。为应对可能发生“120”指挥调度系统断电、断网等突发情况出现,完善预案,实行每日重点区域巡查并记录。中心主要领导和职能科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强化督查,排除隐患。每次节假日、院前急救诊疗高峰前期,认真组织开展车辆、系统、设备、药品安全自查,并接受市卫健委督查。今年,对我中心的全员消防安全培训共3次,消防演练2次。(八)扎实推进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一是开展“为生命加速”党建品牌活动。成立志愿服务队、车辆奔跑队、数字赋能队、生命复苏队、调度先锋队、宣传通讯队6个专班队伍,聚焦“急救体系建设”和“院前急救质量”两大重点,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有序开展。中心党支部阶段性召开“为生命加速”党建品牌汇报会,切实让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二是开展120开放日活动。依托120调度中心、救护车、急救培训基地等特色资源,开展“120急救开放日”主题活动。今年,共开展5次120开放日活动,邀请相关人员来120参观调度大厅和救护车,学习CPR(心肺复苏术)、AED除颤、海姆立克法、止血包扎固定等技能操作。三是扎实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中心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签订《绍兴市急救中心2024年度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书》。按要求完成每月宣传工作任务和工作月报,认真做好绍兴急救方面的宣传工作。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中心人员不足、待遇低。中心工作人员少,一人多岗,调度员队伍不稳定,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工作拓展难。(二)农村急救反应时间偏长。需进一步缩短农村急救反应时间,急救点值班时间需进一步延长。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扎实提升省院前急救质控指标。做实院前急救质控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修订完善院前医疗急救(非急救)相关规章制度、急救标准、流程和质控考核指标等,通过信息化重构17项质控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努力争取第一方阵。(二)进一步推进院前急救数字化改革。一是根据财政资金安排,绍兴市院前急救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信创适配改造,并新购配套核心国产化、信创化软硬件设备。二是进一步深化“车前急救”新机制,做好视频交流指导,拟实现调度员与报警人员视频交流指导。三是持续深化5G+院前急救应用。市直改装5G急救车4辆。(三)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率提升工程。一是全员培训心肺复苏操作,AHA-BLS证书持有率逐步提升。二是开展心肺脑复苏专题研讨会,总结分析我市心肺脑复苏状况。三是配置心肺复苏仪,各县市区值班车辆心肺复苏仪逐步配置到位。(四)创新培训模式与提升培训质量。一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护人员院前医疗急救培训标准》(WS/T839-2024)卫生行业推荐性标准,结合实际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二是不断提升急救技能训练场地、器材、导师配置,确保至少完成AHA-BLS培训人员200名。三是扎实做好急救志愿者培训基地工作,至少开展六期急救志愿者专项培训。(五)进一步健全院前急救(非急救)网络体系。一是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科学规划院前急救站点。拟与越城区、柯桥区沟通,延长现有镇(街)急救站点值班时间,以及增加镇(街)急救点建设。二是深化非急救转运工作。结合越城区、柯桥区转运试点运行经验,全市推广运用。(六)做好2025年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按要求做好越马医疗保障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救护车设点布置、急救技能培训及演练、赛道救援及航空医疗救援采购工作、马拉松赛前专题的安全质控检查及马拉松赛当天的医疗保障工作等。(七)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标准化建设。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16〕268号)等标准规范,在委里的支持下,逐步落实中心人员力量配置,推进院前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八)抓好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宣传等工作。压实主体责任,持续推动中心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6月14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到期换证,新证有效期2024年6月14日-2029年6月14日。 |
相关资质认可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到2027年6月30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今年没有涉及奖惩事项。2.今年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今年没有接到社会投诉。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