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许金辉 |
住所 |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洋江西路530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414.61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554.75 | 期末数(万元) | 414.6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活动和研究;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具体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8459127730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充实文艺赋美内涵,创新全民艺术普及实现形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做好非遗保护基础建设,探索非遗传承成果转化。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坚持党建引领,抓实党纪学习教育认真贯彻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组织开展7场集中学习,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动员会,明确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工作清单,严格落实党纪学习教育计划;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深化对党章党规的理解和遵守,使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年共举办了“敲响廉洁警钟筑牢思想防线”、“忆党史话初心”等12次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4次专题党课,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组织我馆创排的节目《农家乐》参加绍兴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并获宣讲选拔比赛一等奖,并代表绍兴市参加省决赛荣获二等奖。同时抓好队伍建设日常管理,切实严把党员入口,做好组织关系及党员档案的转接,预备党员转正1人,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二、策划实施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今年,绍兴市文化馆紧扣“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主题,联动全市7个文化馆于5月20日至5月26日期间,策划推出全民热唱、全民热“艺”、全民热拍、全民热学、全民热展、全民热“享”六大系列百场活动,让全民美育触角不断延伸。三、强化精品节目创排,办好赛事活动(一)精品创作成果丰富。在经费压缩的情况下,全市各级文化馆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数量,精品创作成果颇丰。据统计,一年来全市群文系统在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理论文学三大类别中,共有95个作品在省级及以上赛事中获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二)组织实施市级赛事展演展览。组织实施绍兴市第七届群众音乐大赛、绍兴市第七届群众舞蹈大赛、绍兴市第七届戏剧小品大赛、2024绍兴市广场舞大赛等4项原创作品赛事、“浙艺少年”第二届浙江省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绍兴市优秀作品选拔赛及绍兴市文化馆(站)业务技能大赛共6项市级赛事;组织短视频制作、声乐讲座《轻松歌唱的秘密》、摄影沙龙《摄影作品欣赏与分析》《绍剧赏析与提升联系》讲座4场。承办承接“千年古城魅力水乡”—摄影作品展、澄怀味象—绍兴历代名画家图文展等46场展览。组织舟山、阿瓦提、上海、湖州、敦煌、石家庄等地开展文化走亲8场。并组织举办2024绍兴市优秀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展演、新春文艺下基层活动。四、打造终身美育课堂,品牌赋能美好生活(一)“绍兴有艺”品牌持续发力。2024年“我的艺时光”公益培训春秋季班共开设初级班、提高精品班、晚间课程60门,共计830课时,服务12780人次。暑期青少年美育课堂,开设4个班级,11门课程,共计80课时,服务4800人次。“你好,生活”美学课堂,围绕“国潮美学”主题,开设课程18门,共计32课时,服务290人次。越韵雅集,策划组织绍兴面塑龙舞制作体验、母亲节扎染技艺体验等专项活动16场。开设“艺术自习室”,开放钢琴自习室、舞蹈自习室、戏曲自习室、书画自习室,满足群众夜间文化需求。同时,为检验辅导成果,自2023年起,每年举办全市辅导成果展演展示活动,以展演、展览、体验三大区域构成,联动各区县馆,充分展示文化馆在艺术普及辅导方面的作为及成果,老百姓参与度热情高涨,美誉度不断提升。(二)美育阵地不断拓展延伸。今年,绍兴市文化馆线下到访人流共计36.3万余人次,百姓剧场制定并启用新的管理办法,全年承接、主办各类公共演出及活动共计88场。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接待中小学小队活动23批次。艺术进校园走进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建立首家高校“美育基地”;走进车恂如小学,组建民乐团和童声合唱团并定期授课指导。文艺播撒乡镇行重点扶持6个作品和1个培训项目。街艺角在仓桥直街、鲁迅故里、书圣故里、艺享空间常态化开展文艺赋美街艺角演出232场次,服务30万余人次,还于12月底推出拾光音乐会跨年演出。书法专家门诊“高校行、乡村行”系列活动10场。五、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非遗转化利用见成效(一)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各项任务。统筹做好文旅部非遗司、省厅、省中心、市文旅局等上级单位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开展第二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的验收评估、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的实地评估、省级非遗体验基地创建验收评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度评估、非遗文献征集等。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编制印发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2023年度)》中,绍兴市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综合排名位居第2,绍兴市本级在全省市本级中综合排名位居第3,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在全省分列第6、第7、第20。其中,设区市和市本级排名连续七年稳居全省前三。组织推荐的诸暨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主任、副研究馆员孟琼晖,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二)致力系统保护,夯实基础工作。协助市文广旅游局争取绍兴市非遗馆(新馆)建设,优化传承实施体系;稳步推进《绍兴市越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已正式公布;组织开展第八批绍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认定工作,共有40个项目入选。推动各类传承设施建设,新增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家、省级非遗工坊14家、省级“非遗茶空间”3家、省级非遗体验点6家、省级非遗美学生活馆4家、第三批非遗形象门店10家。(三)加强展示传播,扩大成果共享。组织开展曲艺保护与展示传播工作。完成绍兴摊簧(鹦哥戏)原创实验剧《阿姐阿弟》的排练与首场展演,十年育莲路今日花盛开——绍兴莲花落传习班10周年教学成果展演并组建成立“爱莲说曲艺团”馆办团队;坚持做好绍兴摊簧、绍兴莲花落传习班教学,启动了新一轮绍兴平湖调、词调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安排“水乡戏台惠民展演”40场。成功举办非遗赓续文脉谱写时代华章——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绍兴市主场城市(越城)系列活动、“拾遗传薪火,共享谱华章”第十届绍兴非遗集市。组织举办第十六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白雪遇知音雅韵焕新彩——2024年绍兴平湖调专场展演。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数字化建设保持增量(一)媒体宣传保持增量。编辑出版期刊《青藤》2期、期刊《绍兴非遗》4期、《绍兴群文》报电子版6期。其中,期刊《青藤》荣获2024年度省群文报刊评比一等奖,第十二次蝉联金奖。截至2024年12月12日,“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全年共推文390篇,阅读量26.7万,分享1.45万次;坚持做好“绍兴市文化馆”、“绍兴非遗保护中心”视频号,全年共推送视频83个,播放量4.39万次,并开通绍兴市文化馆小前台小红书账号。(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建设优质师资库。在财政资金缩减的大前提下,内挖潜力,外引活力,建设优质的师资库。并充分发挥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力量,全年各成员单位共拍摄40门艺术慕课,经审核,17门慕课上传全市学才艺云平台,相应教师入选学才艺师资库,另有8门课程申报2025年国家公共文化云学才艺课程并立项,将于明年开展深度挖掘重塑,使优质地方资源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数字资源转型与活化。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做好“建”与“用”两篇文章。建设方面,采取分头建设,成果共享的模式,市馆与各个县级馆职责分明,分头建设,既降低投入成本,又深挖特色资源,最终成果由各馆共享。使用方面,由市馆牵头,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开展云课堂联动活动,每天推送一门由绍兴建设并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的学才艺课程,七个馆同步发布推文,并设计各类互动有奖,共计5585人参与;云课堂还作为公益课程入选4所在绍高校选修课程,课程浏览近30万人次。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队伍建设不健全,创新理念不足,品牌建设需加强。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将在市文旅局的领导下,提升“绍兴有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实施;进一步打造探索提升非遗工作的品牌建设,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共富贡献群文和非遗力量。一、做好各类赛事展演展示的策划工作二、打造提升“绍兴有艺”公共服务品牌三、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四、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02月29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2024年08月21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