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绍兴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心


单位名称绍兴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心法定代表人朱绍东
住所  绍兴市越城区树下王路38号
开办资金(万元)761.51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745.57期末数(万元)661.59
宗旨和业务范围承担水、噪声、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塑料、新污染物、机动车排气等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承担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效果评估等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承担陆海统筹、减污降碳等技术支撑工作;承担生态修复核心技术研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减排规划和课题的技术研究等工作;承担污染防治相关政策与规划拟订的行政辅助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00085295855Q举办单位绍兴市生态环境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履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和管理要求;2.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1)水环境工作多点开花。在省厅领导和流域、水、海洋等处室单位的关心支持下,以“二江一湾”治理为重点,高标准开展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工作,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行动任务要求,确保水质持续改善。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五水共治持续发力。(2)噪声及机动车排气治理稳旧推新。印发《2024年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绍兴市2024年度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实施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加大对机动车检验机构、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加油站油气回收监管,加快推进老旧移动源淘汰。(3)固废危废监管持续推进。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制定危险废物填埋“三张清单”,督促做好飞灰资源化利用工作。完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评估和分级评价工作,加大一般工业固废监管力度。(4)新污染物治理领跑全省。出台《绍兴市新污染物治理“提质争先突破”工作清单》,以纺织印染行业新污染物治理为特色的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新污染物治理首批试点。新污染物协同治理模式相关做法获生态环境部、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5)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到位。督促土壤污染重点单位开展自行监测、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地下水重点排污单位风险管控,开展全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工作。做好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全市耕地“源解析”成果集成,开展尾矿库隐患排查,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6)减污降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项工作支持有力。印发《绍兴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深化绍兴市减污降碳协同省级试点。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获评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绍兴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心全面做好水、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新污染物等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减污降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活动的技术指导和行政辅助工作,协助市生态环境局圆满承办2024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创建成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全面推进全市减污降碳协同省级试点建设,实现县市城市申报全覆盖。绍兴被授予2023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也是连续第二年夺取金鼎这一最高荣誉。2个固废资源化利用案例入选巴塞尔公约全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2个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第四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争先进位意识不够浓厚。(二)监督体系构建不够健全。(三)能力作风建设还需强化。
四、下一步打算(一)重谋划,强落地,实施好生态规划引领行动。(二)统筹抓,系统治,实施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三)破难点,求实效,实施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8月12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