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王明根 |
住所 | 绍兴市凤林西路168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14.62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114.62 | 期末数(万元) | 134.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饲料、兽药、动物防疫检疫、农机安全生产等行政辅助工作;畜牧兽医、农机化技术推广;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E95595028A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聚焦牧业安全,突出“稳”字筑牢基础1.守住生猪稳产保供底线。起草制定《绍兴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明确下阶段目标任务;加强重点猪场生产指导和难题协调,保护养殖信心,稳定生猪产能;确立2024年度国家级、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各9家、4家,精准调控生猪产能;加强生产监测,依托农业农村部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浙农牧”应用系统,综合分析生猪生产指标,积极对接统计、国调部门,做好数据审核上报和年度核查;指导新建猪场项目申报建设,上虞丁好、四明山生猪养殖项目完成建设验收,成功申报嵊州生猪农艺农机融合试验基地项目,进一步夯实生猪产能基础。截至12月底,全市保有规模猪场275家,能繁母猪存栏5.78万头,均处于正常保有量范围。2.扎实推进生猪价格保险。进一步深化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稳定养殖户养殖信心,与保险公司通力合作,加强会议发动、上门宣传、及时赔付等手段,推动和鼓励生猪养殖主体参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第二期保险工作全市投保养殖场46家,总保数量15.27万头,缴纳保费784.72万元。3.持续助推技术示范引领。加强养殖场技术改造提升,滨海新区宝仔农业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复验,越城中泰、诸暨正欣、诸暨国伟被认定为省级数字牧场;制定2024年畜牧业主推技术,绍兴鸭列入2024年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开展“两化”建设指导,累计建设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场147家,饲料环保化场58家,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119.1%,总任务完成率达到95.4%。绍兴天圣牧业有限公司等5家养殖企业列入部级可授予“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达标养殖场”标识名单,完成农业农村部兽药减量化先进县(越城区、柯桥区)创建和省级认定。4.深化养殖废弃物治理。牵头完成3件省委环保督查“七张问题清单”的整改销号和6个畜禽养殖场恶臭治理,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环保督查涉及畜禽养殖22件信访件的现场督导、核实反馈和整改销号,目前已完成销号19件;牵头制定《曹娥江流域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完成2023年度全国粪污资源化利用监测评估;以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安全生产管理为排查重点,摸清有限空间底数657个,市级累计开展隐患排查37次,检查养殖主体110余家,参与90余人次,发现安全隐患6处,均已完成整改,发放安全宣传资料900份;努力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4%以上。5.着力提升饲料兽药管理。完成2次部级兽药生产企业现场检查和产品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全市饲料兽药安全生产规范检查、产品例行监测抽样和饲料标签等核查工作。全年完成7家饲料、6家兽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现场审核,18家兽药生产企业的35个批准文号现场核查。持续推进兽药企业及其产品建立二维码追溯体系,确保兽药产品可追溯率100%。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对接牛场3家、羊场15家、秸秆收储中心4家,全年利用秸秆3.7万吨,任务完成率达124.47%。(二)聚焦防疫安全,突出“效”字优化闭环1.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先打后补”,靠前落实疫苗注射工作,聚焦疫苗采购和注射、免疫扫码等内容,指导养殖户规范疫苗采购使用和免疫信息报送;重点推动补助发放工作,目前全市已有518家规模养殖场、41家第三方服务组织纳入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补助范围,2024年我市扫码免疫率为94.87%,位列全省第一。2.无害化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1月中旬,组织召开全市病死畜禽跨区域专业化处置工作座谈会,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协调解决跨区域处置存在的问题隐患;10月份督促4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企业完成监控设施建设及视频数据传输工作。全市已布局建成4家专业无害化处理企业、2家区域性集中转运中心、18家乡镇集中暂存点和636个养殖场户暂存点,初步实现养殖环节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全域覆盖”。2024年全市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率达96.89%,提前完成省定95%的工作目标。3.无疫小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建设无疫小区是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全面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是控制和消灭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国际通行做法。3月份,我市一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奶牛生态牧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达到布鲁氏菌病无疫标准,成为绍兴首个国家级“布鲁氏菌病无疫小区”并授牌。同时,经前期1-2年的监测与创建,7月份我市柯桥科盛、上虞嵊花、诸暨朝晖3家猪场先后通过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评估,被认定为省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4.疫病排查监测能力加快提升。加快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改造提升,市级兽医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级考核,全市畜牧机构的6家兽医实验室全部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标准,市级实验室负压改造顺利完成。9月份,在2024年第六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员赛项决赛中,新昌县农业农村局杨玉澜获得全国二等奖(个人第12名)的好成绩。在2024年全省兽医实验室检测比对活动中,全市6家兽医机构实验室参加了全部比对项目,准确率100%,经复核全部具备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成绩较上年大幅提升。一年来,全市兽医机构实验室共监测各类样本7.54万份次。(三)聚焦农机安全,突出“优”字迭代升级1.实施“机械强农”行动。2024年全市完成5个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完成5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全市有4个农事服务中心项目、4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项目通过2025年度省级“双强”项目审核,争取到省级财政资金支持2430万元,准备立项。上虞区、新昌县2个省级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已经完成实施,等待省厅验收。诸暨市畜牧、茶叶产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及全市21家“三基地”已通过省级审核,等待省厅发文认定。2.加速推进“机器换人”。以开展农机技术服务指导为载体,全市7支农机技术服务队已开展农机技术服务200余次;全市推广水稻机插面积47.25万亩,比2023年增加4.36万亩,预计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3.5%以上;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为抓手,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广各类农机8176台,投入补贴资金4781.47万元,惠及5495户农民。继续实施畜牧、茶叶、水产、水果等产业特色农机购置补助,已落实10家主体购置先进特色农机。全市农机装备实力持续提升,为推进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继续奠定基础。3.全力做好“两新”工作。印发《绍兴市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建设提升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度全市农业领域“两新”工作目标。以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为主抓手,全力推进老旧农机报废和超长期国债使用工作。对全市老旧农机进行了调查摸排,广泛发动政策宣传,激发广大农民对报废更新老旧农机的热情。今年全市报废老旧农机941台,投入各类报废更新补贴资金1580.28万元,已全部兑付,其中使用超长期国债资金1457.57万元,国债资金使用量全省第一,任务完成率全省第三。新建改建设施大棚4097.48亩,已完成省级部门今年下达的任务。4.提升完善农事服务网络。以构建“5公里农事服务圈”为目标,提升组建全市农业社会化骨干服务网络。在2024年全市已建成14家农事服务中心中心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事服务骨干网络布局规划,按到2026年底前形成11家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15家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和146个农事服务站点为主体的农事服务布局,服务能力基本覆盖全市涉农乡镇。5.致力保障农机生产安全。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联合交管部门开展路面检查57次,出动执法人员159人次,重点检查违法载人、报废机车上路、脱检脱保、无证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查获3辆超过报废期限的拖拉机,已经解体处理;开展入户隐患排查,检查主体388家,发现安全隐患66处,并已整改消除;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举办农机安全学习教育25次,共1026人次参加;对联合收割机、农田作业拖拉机开展免费实地检验,已检验农田作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2151台,年检率96.54%,完成上级部门任务指标。全市无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职能交叉较为普遍。特别是市、县两级畜牧机构职能有明显差异,且又与局系统其他处(科)室或事业单位之间职能相互交错,纵向横向职能关系难以对应。(二)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从中心看,目前工作人员16名,40%已超50岁,且40岁以下仅3人,部分科室仅1人,对应省级对口机构10余个处室(单位)200余人,存在忙于应付的情况。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稳字当头,高水平保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二)预防为先,高标准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三)良器作导,高质量拓展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