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刘毅 |
住所 | 绍兴市凤林西路216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00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3.96 | 期末数(万元) | 3.21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审查确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747710764F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1.中心按照单位章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中心社会公益目标。2.中心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的工作要求,2024年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绍兴分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同年获批建设三大中心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心全年工作以“三大中心”建设为重点,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的业务活动有:(1)在原商标受理窗口基础上增设质押登记职能,通过强化窗口建设,建立“快响”机制,推行“容缺受理”,大幅提高窗口业务办理效量。(2)承接国知局专利开放许可实施纠纷调解能力提升试点工作,完成《专利开放许可实施纠纷调解工作办法》解读和模拟案例的调解。重新组建由3名专职调解员和62名兼职调解员组成的新一届绍兴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招募13家维权援助合作单位以及68名志愿者助力维权援助工作。(3)进一步修订完善《绍兴市企业“山會知管”项目实施工作指南》,重点突出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质效。面向全国招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40家,参与企业数有望突破400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参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全覆盖、发明专利申请全覆盖。(4)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布《202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报告》《202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举办知识产权“三进”活动,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宣传知识产权理念,发放知识产权专业书籍,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召开绍兴市第二届知识产权“山會论坛”活动,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技术交易所创新研究院、北京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浙江专利代理人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分享最新工作成果与实践经验,共话绍兴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3.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推进受理审查协作:2024年共计办件3032件,其中商标申请148件,商标变更2744件,商标续展52件,商标转让11件,商标许可备案77件,业务量同比增长98.6%。通过明确审查标准流程、加强审查人员培训、建立快速反馈机制三大举措,协助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初审、专利优先审查等工作。完成数据知识产权审查量461件,其中驳回申请136件。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推荐优先审查48件,推荐增加优先审查名额3家。核查非正常专利申请997件,撤回668件。(2)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全年累计调解各类专利侵权案件88件,涉案金额超过540万元,其中达成和解协议66件;线上办理各类电商侵权案件1121件。做好重点企业维权援助工作,支持浙江震元成功应对“震元堂”商标恶意注册案,支持京新药业延长药品专利年限,支持洪量新材成功无效外资企业专利。(3)做好海外纠纷应对指导:绍兴分中心自获批以来,已监测到4起案件,向企业发送的海外预警信息19条,共为涉案的19家企业提供一对一应对指导,出具应对指导意见书5份。今年以来,已征集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专家20人,在德国慕尼黑建立首个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哨点,为涉外企业提供援助服务。(4)推动知识产权宣贯工作:全市已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92家,市本级及柯桥区、上虞区入选浙江省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第二批国家重点试点单位(区域),精工工业建筑系统集团有限公司等127家企业入选第二批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国家重点试点单位(企业)名单。(5)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完成绍兴市5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挂牌,制定《绍兴市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各承担单位高质量推进基地建设;深入企业开展专利快速确权维权、专利导航、专利转化运营等方面知识产权公益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覆盖企业4666家;牵头举办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培训,为全市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按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与运行工作手册》要求,本中心在工作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2.随着中心业务范围的改变,中心队伍能力略显不足,尤其是预审业务能力。 |
四、下一步打算 | 2025年,中心将紧紧围绕“三大中心”建设,做好以下工作:1.加快预审能力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批复筹建后,中心将第一时间分批选派符合条件的参加为期3个月的集中培训,在通过验收正式运行之后,重点做好预审业务能力的提升,理顺各类业务关系,合理调配人员,确保预审业务稳定、有效、有序、科学的平稳开展。2.做好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根据《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地方分中心年度考核工作。通过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培训,优化海外哨点布局,采购专业海外风险监测系统账号等方式,做好海外风险动态化监测和预警,为本地外向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援助服务工作。3.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水平。对绍兴市知识产权区域创新监测系统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推进绍兴市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构建,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撑。建立产业导航专利数据库,完成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2项,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指引。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根据绍市编〔2024〕84号文件文件精神,于2024年6月18日办理了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登记。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