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社会科学院 | 法定代表人 | 陈杨军 |
住所 | 绍兴市胜利西路163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3.65 | 经费来源 | 全额拨款 |
年初数(万元) | 4.76 | 期末数(万元) | 3.89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宣传、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4713200354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绍兴市社会科学院在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推动重大理论“溯源走心”,展现思想理论深度一是深化重大理论研究阐释。聚焦总书记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和对绍兴提出“要谱写好新时代胆剑篇”的殷殷嘱托,建强研究力量,开展专项研究。成立市级社科研究基地“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研究中心、“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加强与浙江省枫桥经验研究院、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持续擦亮枫桥经验发源地金名片的创新路径与对策建议研究”、“浙东运河传承保护机制研究”等21项课题研究,完成《谱写新时代胆剑篇:何谓与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的绍兴样本研究》专著撰写。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在社科越读公众号开设专栏刊登社科专家解读文章16篇,组织各类培训学习活动10场,全市社科工作者在《浙江日报》《绍兴日报》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二是扎实开展绍兴“人文经济学”研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聚焦市委全力打造人文经济学绍兴范例的要求,成立由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各相关省级智库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充分体现学科融合,相继召开座谈交流会等20余次,高水平完成《“人文经济学”绍兴样本研究》一书撰写,系统化阐释绍兴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实践逻辑。开展“绍兴人文经济转化渠道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启动《“十五五”时期绍兴发展人文经济的关键路径与策略研究》专项规划编制。三是组织实施好规划课题研究。组织好省市合作课题申报评审。共收到全市高校、党校、社科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青年学者申报课题230项,20项课题立项为2024年度省市合作规划课题。充分发动各社科组织参与课题申报,开设思政(马克思主义)专项课题、指南课题、基地智库学会专项课题、地方特色课题、部门合作课题等课题类型,共42家单位累计申报课题551项,立项162项。(二)推进精品力作“深化攻坚”,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一是深入推动文化研究工程。首个项目成果出版发布。《浙东运河文化研究》在课题组、评审专家组、出版社等各方通力协作下,历时三年科研攻关,于10月份出版发布并组织赠书仪式,向国家版本馆等30余家图书馆藏机构和知名运河文化研究专家赠书。同步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赴绍开展“浙东运河文化基因解码”“行走浙东运河”等活动6场,利用研究成果为浙东运河园建设和浙东运河博物馆的改造提升提供学术支撑,获得广泛社会好评。三大项目启动出版,重大项目《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绍兴历史文化普及精品读本》完成全部子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鉴定,《绍兴黄酒文化研究》完成5项子课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鉴定,上述项目均已顺利进入到出版阶段。在研项目有序推进,组织中期交流推进会、初稿论证会等5场,定期联系沟通,确保重大项目《绍兴宋韵文化研究》《绍兴戏曲曲艺文化研究》的学术质量和项目进度。二是有序推进《绍兴大典》编纂出版。完成以县志为主要内容的史部第二批25种90册出版工作。组织大典专班工作人员3次赴京及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私人藏书楼调研,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10余场,全面开展文献摸排,对馆藏目录、具有较高收录价值的民间以及海外文献一并进行甄选编目形成草目;第三批内容涵盖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部共76种146册进入出版。(三)围绕社科赋能“聚势蓄力”,提升服务中心效能一是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举行绍兴市新型智库联盟“建设高水平智库提升决策服务能力”研修班,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咨政报告撰写、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等主题举行专题辅导。建立智库常态化交流机制,支持引导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多学科、多专业、多视角交流研讨,举行以“浙东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等常态化智库座谈交流会5次。推荐兰亭智库中心、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院等4家市级智库为浙江省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发挥高端智库示范引领,省城研中心绍兴分中心专家团队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以江南文化空间再造激活古城文旅新活力》等研究报告7份。二是加强智库课题研究转化。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绍兴打造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芯”高地对策研究》等8项智库重点课题,组织市内外专家团队重点攻关。开展基地、智库专项研究项目扶持,《青春之城——中国式现代化的上虞探索》等13个研究项目获扶持,已完成研究报告3份,10本专著已完成出版或进入出版流程。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全年共编发《社科要报》24期,《推动绍兴发展算力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等18期获市领导批示28件次,其中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4件次。(四)聚力社科普及“破圈出圈”,打造人文特色亮点一是承办好2024年浙江省社科普及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绍兴原创节目“特色人文空间”、《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AI唐诗秀》等社科类节目进行现场演示;举行“社科市集”,开展非遗展示、法律知识咨询、防范网络诈骗等150余项咨询服务。《新华网》《腾讯网》等20多家市级以上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共计1200万人次观看线上直播。二是开展好各类特色活动。全年开展各类科普主题活动近360场。“八八战略”在身边社科风采、“运河诗路千年黄酒”黄酒小镇研学游等5个项目入选社科普及创新活动案例。组织全市社科人文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宣讲点宣讲85场。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60场,组织纪念新中国成立75周年“山河赤子心岁月峥嵘行——鲁迅与共产党人”社科主题展基层巡展30场。三是打造好精品栏目。精心打造《古城in象——打卡绍兴故事》科普栏目,从古城印记、名人名典、水城风韵、越上风物、越地风俗等五个维度解读绍兴故事,充分发动全市文史专家、社科志愿者等参与文稿撰写、视频录制,创作完成25篇文史散文、25集微视频,《境绝利溥话鉴湖》《兰亭雅集》等12集视频同步推送至央视频、浙里社科,其中《王羲之和题扇桥》获得全国第二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二等奖。(五)聚焦社团组织“强筋健骨”,规范社科组织建设一是规范日常管理。与各社团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严格执行社团重大活动、重要事项提前备案审批制度,全年共备案审批活动36个。对14家直属学会(研究会)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对即将换届的4家学会(研究会)的财务使用情况进行换届审计,进一步规范社团组织资金的管理。对4家长期不开展活动的学会(研究会)进行注销,确保社团组织健康发展。二是打造活动品牌。将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遇见王阳明》读本+系列微课”等3个项目列为2024年度重点扶持项目,制作完成“遇见王阳明、越思有我--闲话越文化、新时期越商精神”等26个短视频,多渠道推送宣传。组织策划“图强争先社科同行”——2024年绍兴市社联学会(研究会)重点工作风采展,共展出2各社团组织特色亮点活动62个。三是服务中心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理论、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针对性活动,指导绍兴市企业形象研究会开展“企业家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开展“心学万里行阳明文化普及活动”、绍兴市女知识分子社会科学研究会开展“美丽阳台,绿色家园”社会科研活动、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研究会开展“诗路文化研究与古典文化活化利用高峰论坛”等重点活动,不断提升社团组织服务中心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六)探索社科人才“培强引优”,凝聚社科事业合力一是举办人才周系列活动。举办2024年绍兴人才周子活动——“聚才引智,以文兴城”绍籍社科专家共话人文经济系列活动,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杨国荣等10余位绍籍在外社科专家,围绕人文经济视域下绍兴文化的发展、“越学”的开拓传播、文化研究工程的实施等主题召开座谈会。杨国荣教授等10位专家代表受聘为绍兴文化研究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与10位本地社科青年学者进行结对。邀请绍籍社科专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教授到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作学术分享。二是实施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好“鉴湖青年社科学者”培育计划,2024年度市哲社规划重点课题中,给予9位“鉴湖青年社科学者”培育对象课题立项和经费资助,并以研究方向为纽带,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组织“鉴湖青年社科学者”培育对象赴浙江省委党校开展为期4天的能力提升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沙龙研讨等方式提高青年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一年来,30位培育对象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资政报告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举办2024年度社团青年骨干党建工作培训,邀请专家开展党建专题讲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社团党建工作交流会议,分享先进案例,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促互融。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在推出更多能够代表绍兴理论界最高水平、全省有重大影响、理论上有重大创新的绍兴原创性学术成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突破。总体上还存在承接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还不够强、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够多等问题。如目前省社科研究基地仅1个,省级智库还需突破。 |
四、下一步打算 | 市社科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好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以及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按照市委“加快建成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决策部署,突出“一个重点”,稳步深化“两项改革”,扎实实施“四大工程”,全方位提升社科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为绍兴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一)突出“一个重点”:加强重大理论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二)深化“两项改革”:创新完善新型智库工作体制机制、优化社科服务和社科产品供给机制。(三)实施“四大工程”:绍兴文化研究工程、社科智库赋能工程、社科普及走心工程、人才专业素质提升工程。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