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目前的位置:首页 > 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字号: 【打印】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绍兴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绍兴市国际科技交流中心)


单位名称绍兴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绍兴市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法定代表人许雅琴
住所  绍兴市洋江西路528号
开办资金(万元)24.19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13.25期末数(万元)24.19
宗旨和业务范围负责院士专家等联络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事业科协、海智基地等相关科技管理、活动开发、科技咨询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004713522052举办单位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负责院士专家等联络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事业科协、海智基地等相关科技管理、活动开发、科技咨询等。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绍兴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在市科协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五个科协”工作目标,感恩奋进、实干争先,为绍兴市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贡献力量。(一)强化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资源汇聚再创新高度以“四个面向”为战略导向,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优先聚焦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平台搭建,提质增效,加速创新资源的导入与融合。  一是通过“加大宣传”“主动沟通”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一家三站”平台建设工作争取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形成多层级、多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建站工作局面。广泛开展区、县(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学会服务站、产业园区、企业科协、行业协会的走访调研,宣传相关政策,动员高校、企业、园区积极投身“大人才观”格局建设。2024年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专家工作站12家;柔性引进顶尖人才团队9个,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6个;创建博士创新站62家,省级以上学会服务站4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备案5家,成功申报省级重点支持的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创新站4家。“柯桥院士小镇”连续2年获评“浙江院士之家”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绍兴市博士创新站建设情况汇报获省科协吴晓东书记肯定与批示。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成功入选首批“浙江海外科技工作者之家”。(二)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陈立新,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一是出台《绍兴市博士创新站考核方案(试行)》、《绍兴市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学会服务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明确建站标准,优化管理流程,确保建站管理工作高效、合规开展。梳理企事业科协、高校科协、园区科协建设要求和流程,摸排了解我市开发、专业性园区分布及主体情况,起草企业科协申报材料,推进园区科协建设工作。围绕绍兴市重点产业集群(链)发展需求,启动集成电路、现代纺织、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电机、轴承、新能源等7条产业链科协建设。二是坚持以考促建、以考促优,对全市2010年至2022年正式挂牌的13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开展年度绩效考核。组织开展首批博士创新站绩效考核暨观摩活动,市委人才办、教育局等部门领导参与。深入使用“千博助千企”数智平台,加强对建站单位的督促指导。对在合作期内的学会服务站进行绩效评价。三是探索挖掘民间科技交流潜力,调研走访各个区、县(市)相关企业、园区,13个相关部门(单位),园区,企业负责人参与访谈,完成《大力发展绍兴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合作》课题。(三)推进服务机制改革,人才竞争优势进一步放大做好联系对接,提高服务高层次人才水平,增强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壮大本地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是做好慰问走访工作。于春节前夕赴北京、杭州慰问拜访部分绍籍院士;精心设计生日慰问礼,在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等特殊节点进行慰问;配合市委人才办对接省委人才办、省科协做好高层次人才疗休养活动接待工作;赴京访问中国科协创新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积极为绍兴地区的先进产业发展导入国家级学(协)会资源。二是服务好科技工作者。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陪同市领导慰问科技工作者代表6人。协助做好长三角新质生产力科普交流活动暨绍兴市庆祝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诗尧出席并致辞,在活动中启动“候鸟人才岛”建设工作。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打造“绍兴候鸟人才岛”品牌,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水平。周其凤院士为“绍兴候鸟人才岛”亲笔题字并揭牌。组织开展“候鸟”人才在绍兴系列活动3场,签约“候鸟”人才项目9个,相关工作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官方、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组织开展科技工作者交流学习暨“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推进活动,交流学会服务站建站经验,分享科技工作者成长经历,探索提升建“家”质效。三是开展2024年绍兴市千博助千企“双服务,双走进”6场活动;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共同举办2024智能视觉产业发展大会、2024年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现代纺织产业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交流活动等学术研讨和人才对接交流活动,近20位两院院士作报告交流,持续放大绍兴特色传统产业优势。对接中国科协、省科协做好“科创中国”浙江行活动,全省共17个项目获立项资助,绍兴共有10个服务项目入选。(四)探索协同联动机制改革,开放合作理念进一步加强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改革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各方协同机制,加大开放合作。  一是举办“兰亭之兴”院士书法邀请展暨院士专家绍兴行活动,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等11位两院院士,省科协吴晓东书记、姒建敏主席等领导及相关部室负责人,施惠芳市长、谢国民部长等领导分别出席各有关活动,今日科协、浙江日报潮新闻、中国日报网、中国科创新闻网等国家级、省级官方、主流媒体报道。二是以农业、集成电路和智能视觉、生物医药为主题,开展4场“院”聚越台赢未来——院士专家面对面活动,活动后整理院士建言,形成“决策智汇”,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得到市领导批示。三是联合绍兴市融资担保公司、绍兴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开展2024年院士专家工作发展促进会、博士创新站项目赛比、“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助企行动,达成党建共建协议,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评选出10个优质科技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为建站企业引入金融“活水”。《绍兴市科协关于科技金融助企高质量发展情况》获得省科协领导批示,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科协网站刊登宣传。迎接中国科协束为副书记对我市海智基地、“一家三站”站点等地的考察指导;接待海南省科协、无锡市科协、台州市科协来访考察学习,参加台州市科协博士创新站申报评审活动,学习交流经验。(五)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亮点成果展示进一步彰显持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一是联合绍兴日报社开展“闪亮的星——走进绍兴科技工作者”全国媒体宣传活动,对15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专题报道,其中5位被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经济参考报、光明网、人民日报、人民政协网、中国青年网、工人日报等十余家国家级官方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二是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向全市900余辆出租车LED屏幕上投放节日宣传祝福,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科技工作者氛围。三是选树青年博士优秀案例32个,推荐浙江省博士创新站技术经理人5名,8名民营科技领军企业高层次专家入选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会服务站缺少交流互动,建站后工作积极性不强;2.企业科协缺少抓手,凝聚力不够。
四、下一步打算一、推动平台提质扩面。1.推进“三站”平台建设,继续争创省级重点院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创新站。2.加强建站引导与管理。完成“三站”平台年度绩效考核,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学会服务站交流与指导,推动“院士之家”提能进阶、提质增效。二、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候鸟人才岛建设。1.加快载体建设进度。出台工作机制,落实“五专”服务,争取专项政策、经费支持。2.统筹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及运行。加强资源、载体导入,充实完善建家内容,探索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功能的方式和路径,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相关系列活动。3.培育汇聚“候鸟”人才。建立“候鸟”人才库,制定机制及政策;策划530活动,做好“候鸟”人才选树推介。三、激发基层科协组织活力。1.举办产才交流活动。以产业链企业科协为抓手,聚焦企业发展需求,以产业区块为重点,针对性邀请院士专家组织开展科普、演讲及交流等活动,筹办“‘院’聚越台赢未来——院士专家面对面”等产才研交流活动,集聚智力赋能产业驱动发展。2.创新科协金融助企增值服务。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促进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五链融合。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3月20日,变更开办资金。2024年10月14日,证书有效期到期换证。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